郭元振是唐朝魏州贵乡(今河北大名东北)人,名震,字元振,擅长书法。郭元振为唐高宗时进士,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曾出使吐蕃。他以文章佳丽、善于外交深得武则天的赏识。唐中宗神龙年间(705~706年)郭元振为左驻卫将军、安西大都护。郭元振初来西域时,突厥为此地最强盛之部族,酋长乌质勒为唐瑶池都督。一日,郭元振至乌质勒帐前议事,不巧天气寒冷,风雪交加,须臾,雪深风冻。会后乌质勒因年岁已高,经不起寒冷,不久便与世长辞了。乌质勒去世后,他的儿子娑葛悲痛万分,怀疑父亲的死是郭元振有意谋害,要杀郭元振替父报仇。副使解琬得知,劝郭元振连夜逃走。郭元振说:我以真诚待人,惧怕什么何况我现在在突厥的王庭中,往哪里逃呢他仍安卧在帐篷中,一切如旧。第二天,郭元振一身素服前往乌质勒居处吊丧,正巧遇上了娑葛派来拿他的士兵。士兵们没想到郭元振会来,于是说是来迎接和保护他的。郭元振到了乌质勒的帐篷,行吊礼哀悼,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哭得非常悲痛。丧葬期间郭元振诚心诚意地帮着办丧事。他的一举一动使娑葛深受感动,尽释前嫌,并派遣使者向唐贡献马5000匹、驼200峰、牛羊10万余头,表示突骑施对唐的忠诚。由于郭元振正确处理了这一事件,唐与突厥之间可能引起的一场风波遂告平息。随后,郭元振被任命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。娑葛继位后为唐朝鹿州都督、怀德郡王。其父旧臣阿史那阙啜忠节与他不和,双方经常攻战不休。郭元振奏请朝庭将阙啜忠节调回中央,以避免双方的混战。朝庭同意郭元振的意见,令阙啜忠节返回京城。但是,阙啜忠节走到播仙镇(今罗布泊南)遇到了经略使、右威卫将军周以悌。这个周以悌不以西域大局为重,反而给阙啜忠节出坏主意,让他用重金买通宰相宗楚客和纪处讷,不去长安,约吐蕃兵共击娑葛,既报私仇,又保存了实力。阙啜忠节于是率兵攻陷于阗城(今于田东300里),获金宝及俘虏,然后派人携重金去京城贿赂宗楚客和纪处讷。郭元振闻知此事后,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立即奏请朝庭,万万不可同意阙啜忠节引吐蕃击娑葛。郭元振的理由是吐蕃人早就与唐争西域四镇之地,唐如同意吐蕃人进入西域,帮助阙啜忠节打败娑葛,吐蕃人就会控制阙啜忠节,西域的危机也会由此而起。但是,朝庭已被两个宰相买通,派御史中丞冯嘉宾持节安抚阙啜忠节,派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,代替郭元振领甘、凉二州兵,目的是支持阙啜忠节,引吐蕃人共击娑葛。宗楚客、纪处讷的阴谋被娑葛获知。娑葛义愤填膺,即派兵5000人出安西(今库车),5000人出拔换(今阿克苏),5000人出焉耆(今焉耆),5000人出疏勒(今喀什),准备迎战。阙啜忠节在计舒河(今塔里木河)畔与冯嘉宾相会见时娑葛兵突然袭来,冯嘉宾被杀,阙啜忠节被活捉,牛师奖等援阙啜忠节者也都一一被杀。宗楚客等不甘失败,表奏让周以悌代替郭元振,在焉耆置军大战娑葛。娑葛致信郭元振,说自己只反阙啜忠节,不反唐朝,冯嘉宾主事都是宗楚客等逼出来的。郭元振将西域实况奏报朝庭,宗楚客大怒,说郭元振有异图,要把他召回来问罪。郭元振又派自己的儿子郭鸿至朝庭讲明真相,并请继续留在西域。朝庭弄清是非后,周以悌被问罪,流放白州,复以郭元振代替周以悌,娑葛被封为贺腊毗伽个四姓钦化可汗,赐名守忠。不久,娑葛派使到长安表示对唐的忠诚,唐封他为金河王、归化可汗。唐睿宗继位后,郭元振被调回京城任太仆卿。郭元振将启程时,各族酋长用刀划面流血以表哀伤哭送,沿途所到,城中百姓闻风而出,具酒浆相迎。可见,郭元振在西域深得人心。